征途私服怎么抢攻城战,周世宗柴荣的能力比赵匡胤如何?

柴荣可以类比唐太宗,赵匡胤可以类比汉高祖。

这个类比可能有些牵强,但足以强调柴荣和赵匡胤的各自特色。而类比唐宗汉祖,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:别用一个否定另一个。因为这两个人的历史任务,不仅不一样,而且是一种承前启后的关系。

没有周世宗的基础当然不会有赵匡胤的成就;而没有赵匡胤的成就,周世宗的基础也只是昙花一现。

把赵匡胤放在柴荣的位置上,赵匡胤未必不能武功卓著;而把柴荣放在赵匡胤的位置上,柴荣未必就比赵匡胤做得好。所以,我们还是应该肯定一下赵匡胤。

01.周世宗的时代任务

若如卿所言,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,十年养百姓,十年致太平足矣!

大臣王朴,精研术数。于是,柴荣询问王朴自己能掌几年天下。王朴推算的结果是三十年。于是,柴荣以三十年为期,确定了自己的时代任务:十年开疆拓土、十年生养百姓、十年天平盛世。

但是,人算不如天算,周世宗满打满算也就做了六年皇帝。所以,周世宗的时代任务,只能是前十年的开拓天下。简单说,就一个字:打。其他一切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外交的策略,都要为战争服务。

所以,你可以盛赞周世宗的各种政治建树,如均定田赋、科举取士。但一定要记住,这些都是在为战争服务,跟生养百姓、致力太平统统没有关系。

周世宗合格吗?

就个人能力和个人努力来说,周世宗堪称优秀。但就交出的答卷来说,柴荣留下的后周天下,就非常不合格。原因不是他无能、也不是他不够努力,而是死得太早。老天就没有给他十年时间开疆拓土。

如果能给柴荣十年时间,周世宗能够完成中原统一的时代任务吗?

他可能比赵匡胤更有效率。但不是因为能力,而是因为时间。柴荣活得久一点儿,北宋代周这个内部政变就不会发生。北宋代周之后,赵匡胤先打了两年内战,即平定昭义节度使李筠、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叛乱。

在平定内乱之后,赵匡胤基本继承了柴荣打下的江山。但这个江山又是什么模样?

赵匡胤直接对宰相赵普说:我睡不着觉,因为卧床以外全是别人的地盘。五代十国,直到后周代宋,仍旧存在着八个割据政权,即南平、武平、后蜀、南汉、南唐、平海军、吴越、北汉等。另外两个也不是柴荣平定的,前蜀是被后唐李存勖消灭的,后唐国灭,前蜀变后蜀。南楚是被南唐平定的,但平而复叛,北宋立国的时候还是割据势力。

这就是柴荣死后交出来的答卷。就这个答卷来说,你怎么也不能说合格。按照先易后难、先南后北的攻略,柴荣需要在四年时间内,至少消灭除北汉外的其他七个割据政权。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
但是,柴荣已经尽了人力,至于天命就不是他能把握的了。所以,历史的接力棒只能交给他这个老部下赵匡胤。赵匡胤黄袍加身算不算兵变?当然算。兵变是不是不道德?当然是。但私德有亏,不见得就是历史的倒退。年仅7岁的柴宗训,根本制不住五代十国的骄兵悍将。

赵匡胤不取后周天下。那么,后周天下大概率会被李重进取走。李重进是郭威的亲外甥,而柴荣才只是郭威的养子。就亲戚关系论,李重进比柴荣更适合做郭威的继承人。赵匡胤但凡在关键时间迟疑一下,那么,后周的骄兵悍将肯定要另寻主公。而这个新主公,是否有赵匡胤的能力,就真心不好说了。一定要记住五代十国的逻辑:皇帝听将军的,将军听士兵的。柴荣攻占杀伐六年时间,也没能打破这个逻辑。

02.赵匡胤的时代任务

赵匡胤的任务要比柴荣更多、更重。

第一个任务,继承柴荣遗志,继续开疆拓土打天下。你不把中原地区的八个割据政权消灭掉,别说北宋不是帝国,它甚至连个王朝都不算。完全可以这样理解,中原天下一众割据政权中,后周和北宋只是最强的一个。

第二个任务,继承柴荣遗产,接手柴荣的后周天下。赵匡胤完成这个任务的效率,堪称奇迹。篡夺孤儿寡母的天下,有那么难吗?类比同样黄袍(旗)加身的郭威,你就知道有多难了。北汉只有三年国祚,但后周代汉,生生打出了一个北汉政权,汴梁还被劫掠了一番。郭威死后、柴荣继位,北汉又差一点儿把后周给灭了,重新复国。放大尺度看,这个任务不重要,但这个步骤很关键。假使李重进在扬州独立了,后唐就是天下第一强,根本不会有北宋什么事儿。

第三个任务,开创太平世界。柴荣是先搞战争、再搞生民、最后致太平。但赵匡胤必须一起搞。原因就是柴荣和王朴想简单了。“先南后北、先易后南”,最早是后周大臣王朴提出的。柴荣采纳了这个攻略,然后赵匡胤继承了。但这个攻略只涉及军事层面,即暴力输出;却不涉及建设层面,即秩序输出。

但是,真正做起来,就会发现:暴力输出和秩序输出必须一起搞。

搞完暴力输出不搞秩序输出,其结果就是北宋灭后蜀的教训。全国精选的六万禁军,灭后蜀只用了66天。然后,北宋对富得流油的后蜀展开了疯狂的经济掠夺。抢完钱财、撤出军队,然后就可以继续开疆拓土。但是,事与愿违。北宋在四川至少浪费了两年时间,才把这里彻底兼并。原因就是赵匡胤想简单了,只输出暴力、不输出秩序,只能制造更多的敌人。后蜀重新大乱,北宋的军队不仅撤不出来,而且还要花钱费时、派官派吏。

柴荣一直锋利无比,操着一把快剑,是斩断五代乱麻。而赵匡胤则要稳扎稳打,使着一把重剑,要结束五代乱世。因为柴荣只是把人家打服了,而赵匡胤却是要把人家打死。

所以,后周战争,只是军阀层面的兼并战争,今天夺你一城、明天夺你一寨。但北宋战争,却是统一层面的灭国战争,打服你还不行、必须打死你。于是,柴荣顺风快剑、无往不破,但谁也打不死;而赵匡胤则逆风重剑、浑厚沉稳,却是要杀人取尸。

柴荣的快剑,就是他自己亲手打造的中央禁军制度。从五代第一代的后梁开始,就一直在打造中央禁军。到柴荣之时,算是最终完成了。

且兵在精不在众,宜一一点选。精锐者为上军,怯懦者任从安便,庶期不用。

而赵匡胤的重剑呢?柴荣这把快剑就是赵氏重剑的核心。但快剑太锋利,能杀人,也能伤到自己,甚至还能把自己刺死。所以,就一定要道术结合,赵匡胤得修炼内功。剑是军事,而杯酒释兵权就是政治。你不把一群五代悍将给换掉,赵匡胤拿着柴荣的快剑去横扫天下,早晚会伤到自己。

你可以类比后唐,后唐比后周和北宋的武功还要卓著。北宋灭后蜀堪称奇迹,用时66天。而巅峰时期的沙陀军事集团呢?一个月!李存勖的精锐鸦兵,只用了一个月就消灭了前蜀。但之后呢?还没等斩前蜀的快剑回鞘,一代雄主李存勖就被自己的侍卫亲军给干死了。

03.柴荣和赵匡胤堪称完美组合,一起结束了五代乱世

柴荣是从0到1的工作。

梁唐晋汉周,前四个就不是强势的中原王朝。山西沙陀军事集团,想给你换掉就给你换掉。到了后周,沙陀军事集团的北汉,也想再给换一次。但因为世宗柴荣御驾亲征、亲冒矢石,彻底终结了沙陀人的彪悍无敌。但这还不算完。柴荣整顿禁军,建立了一支虎视整个天下的大周强兵。到这个时候,强势的中原王朝,才真正建立起来。

赵匡胤完成了从1到N的工作。

他继承了老上级的全部攻略。军事上,继续强化中央禁军;方略上,继续先南后北、先易后难。后周足够强,但北宋要比后周更强,而且能够越来越强。一边输出暴力,消灭中原的割据政权;一边输出秩序,将分裂数十年的割据“十国”纳入王朝治下。

从0到1,建立一个强手的中原王朝,这非常难。但这个基础早已具备:汴梁这个地理坐标,完全可以在经济和人口上支撑一个强势中原王朝;从后晋开始,晋阳这个地理坐标,已经越来越弱,而沙陀军事集团也已力不从心。

然而,有了基础,却不会立即出现从0到1的突破,因为还需要预先要求。

在大约一万二千年前,人类已经具备了发展农业的气候基础。但是,直到大约一万年前,人类才开启农业时代。间隔的时间,相当于从秦始皇到今天这么长。原因就是预先要求不具备,一个是建造村落的技术、一个是磨制工具的发明。没有这个两个预先条件,有基础也不行。

汴梁强、晋阳弱、沙陀废,这只是基础。但还需要两个预先要求:一个是禁军制度在周世宗时期终于发挥威力;一个是等待有别于沙陀军阀的中原雄主出现,中原王朝开启输出秩序的工作。沙陀军阀里面,也就一个后唐明宗李嗣源,还算开明。其他几个脱下龙破,基本跟流氓没啥区别。

前提基础具备了、预设条件形成了,柴荣这才能够建立一个强势的中原王朝,实现从0到1的突破。

但,柴荣只是唐太宗,而不是秦始皇。

秦始皇是开创制度的英雄。虽然大秦二世而亡,但百代皆行秦政法。而李世民呢?李世民打遍草原,被尊天可汗。但草原到底该怎么样统治?李世民有智慧、有能力,他懂得草原,所以能够捭阖草原。而后世继承者,却没有李世民这个本事。大唐在开元盛世达到顶峰,但开元之前的天宝年间是怎么治理草原的?已经不是治理了,而是防范草原,在北方建立了八个缘边节度使,这跟修长城没啥却别。别人拿着秦始皇的制度能够统治中原,而且沿用两千多年,就是无能庸主当政也没问题。而李世民统治草原,却只能是李世民自己担当,换个人就不行。

同理,后周柴荣快剑出击、打遍天下。但也只能是柴荣,换他的儿子柴宗训,根本做不到。然而,柴荣的老部下赵匡胤却可以,这也是柴荣的幸运。赵匡胤完美地继承了柴荣的衣钵,完成了柴荣前十年的任务,而且继续向后推进。

所以,赵匡胤是汉高祖。始皇帝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,即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。但这个制度要落地于分封数百年的山东天下,就实在太难了。而汉高祖杂糅郡县封国,硬是把这个制度给贯彻了下去。而所谓汉承秦制,完全就是一种照抄,甚至连秦朝的服色、历法和五行都原样照抄。这就相当于考试抄同桌,连名字都给抄了。

同理,赵匡胤重剑出击、扫荡天下。可以说也是一种照抄,柴荣怎么做、他就怎么做。但赵匡胤必须要发展,把柴荣的快剑熔炼成重剑。不是赵匡胤不想施展顺风快剑、锐取天下,而是理想丰满、现实骨感。你都想打死人家了,这还怎么顺风。你打死人家,还要取人尸身,然后再输出秩序、使尸身复活。与周世宗的任务相比,赵匡胤的任务,其复杂程度已经上升了一个维度。

明太祖朱元璋评价柴荣说:

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,汉文有其时而不为,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。

大英雄要乘势而为,三代雄主就是这样;而有势却不为,汉文帝就是这样,可怜贾谊夜半虚前席,可叹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;周世宗则是一个造势英雄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最后竟然成功了。

但,朱元璋显然高估了世宗柴荣。没有汴梁变强、晋阳变弱、沙陀残废这个基础,周世宗仍会被沙陀军事集团吊打。而没有契丹睡王耶律璟一直酣睡不醒,柴荣又怎么能够轻易收复关南地区。而没有五代王朝一直沿袭的禁军制度、没有郭威打下的秩序基础,柴荣又怎么能够把南唐从淮河赶到长江。

解读历史,我们一定不能用一个英雄否定另一个英雄,更不能用一个时代否定另一个时代。因为一切都是来自传承。

周世宗柴荣是如此,赵匡胤更是如此。赵匡胤不用往前看太多,只看柴荣和郭威这两个人就够了。郭威黄旗加身搞政变,赵匡胤就黄袍加身搞政变;柴荣先南后北,赵匡胤就原样复制、也是先南后北。

因此,可以说这也是历史的幸运。恰恰是因为赵匡胤这个柴荣的老部下,继承了柴荣,所以五代乱世才能在这两位雄主的努力之下正式结束。

如果上帝让你选择一款游戏?

个人感觉一款游戏简直太好选择了!如果不增加更多的限定这个问题就不好玩了!

比如把我关在家里一年的时间,不能上网、只能玩款游戏我会玩什么?这种限定我感觉就有意思了。

如果是我自己我会选择一款动作类的游戏,或者长时间刷刷刷的!因为动作游戏入门门槛较高,不会轻易的感觉没有东西学,有更高的上升空间,而且在无聊时还能继续磨练技术。

刷刷刷类的游戏就简单了,让你有目标感,虽然游戏会很快通关,但你好多收集和装备或奖杯/成就一类的东西,能让你建立新的目标。

综上所述:如果根据我定的新规则,我会带《怪物猎人》。它能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。既是动作类游戏,也有刷刷刷的要素。一年之内应该能刷全大小金,做好全勋章任务。

虽然失去了联机共斗的乐趣,但自己一个人更有挑战性,也能能磨练技术,最主要的是可以消磨时间!

征途帮会怎么发布任务?

1、采集发布任务的和接任务的不是一个NPC,不过两个NPC都在资源采集地的安全区,就是那个房子旁边,右边的是发布任务的,左边的矿工是接、交任务的。

2、帮会任务是在凤凰城的帮会任务管理员処发任务、交任务,帮会任务需要杀国外的怪物,其实皇城的怪物杀50个就可以交任务了,比如王墓、机械。

3、国家任务是需要到目标国家的千江镇的神秘夥计发任务的。

4、副帮主没有大作用,不能发布任务。

5、占城的话就到你要占的城,去找村长或大臣或洞穴老人(村裏的是村长,城裏的是大臣,洞穴的是洞穴老人),交纳一定银两,申请攻城,如果这个城已经有人占领了,那就需要先把村长或大臣砍了才可以。

战绩为何只是毙敌数百?

宁远之战,虽然被明朝称为打劫,但实际上的战果非常有限。充其量仅仅是明军守住了宁远城,击败了围攻清军。由于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状态,又不敢进行追击,所以只能获得非常有限的战果。但对于当时的明军来说,这已经是不得了的胜利了。

在宁远之战爆发前,明朝在满洲的战争可谓是节节败退。由于战斗力羸弱,兵力不足和指挥上的一塌糊涂。明朝几乎将山海关以外的大部分战略要地丢给了满洲军队。同时,他们恐惧的发现,原以为非常安全的城市或要塞,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。

虽然早期的清军被认为是不善攻城的部队,但在实际情况中,他们总有各种办法攻破明军把守的城池。从最初的买通内奸开门,到后来的长期围困,都可以迫使明军乖乖就犯。当实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后,清军已经可以通过建立壕沟+胸墙等完善野战工事,彻底封锁明军把守的城市。不但阻止明军突围与获得补给,还能在野战或阵地战中击败赶来增援的明军部队。

所以,明朝的据点在这种大背景下越来越岌岌可危。清军通过满洲部落工匠与俘虏的汉人工匠,又进一步打造更多攻城器械,让防御者连安心等粮食吃完的时间都不再拥有。他们必须有革命性的改变,才能暂时逼退清军的围困。

这种革命性的提升,就来自千里之外的沿海地区。一艘沉没的英国武装商船,被葡萄牙人打捞起来。船上的大炮被碰巧卖给了明朝军队,让明军一下子拥有了近代化的远距离火炮。这就是后人俗称的红夷大炮。

宁远战役开始前,负责总理辽东防务的袁崇焕就得到了这批大炮。为此,他还特意下令重修了宁远城的部分城墙。根据之前徐光启等人翻译引进的西洋工程学著作,他们对城墙的上层结构做了加固。以便可以承受形式大炮射击后,产生的巨大后坐力。这种后坐力是明军之前使用的任何土制和引进火器都无法比拟的。

正是依靠这种新大炮的威力,明军让围攻的清军大吃一惊。因为在之前的安全距离上,明军的火力就开始对其进行打击。虽然大炮本身的射速和精准度都不算太高,但对于之前没有遇到过类似情况的清军而言,已经能形成不小的震撼了。

所以,宁远大劫就是明军使用新武器后的一次成功防御。清军在从未面对的震撼面前,选择了暂时撤退,围攻战并为长期进行下去。明军连上报的战果都非常小。加之清军是以完整建制离开,而不是被击溃后才有的匆忙撤退。明军就更没有通过出城追击,获得更大战果的可能性了。

朱棣到死之前找到建文帝了吗?

从史料上来看,朱棣的确没有找到建文帝朱允炆。当年皇宫一把大火,把宫殿都给烧毁了,朱允炆的尸体也没有找到。

为此一系列传说就传开了,有人认为朱棣后期一直在寻找朱允炆,就连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为了寻找朱允炆的下落。

那么问题来了,朱棣为何大张旗鼓地寻找朱允炆呢?会不会是一种欲盖弥彰的做法?目的很简单,就是为了告诉世人,建文帝不是被他逼死的,他还活着,只是逃窜在民间。

这样他就不用背负弑君杀侄的罪名,而且因为建文帝的失踪,他也就可以勉为其难地登基称帝了。可以从明朝户籍制度上看看这件事。

明朝户籍制度非常严格,流民是一种耻辱。

朱元璋对税收这一块儿管理的十分到位,而跟税收直接挂钩的,自然是人口。当时每个家庭都有户口本,当时叫户帖。这里面详细记载了每一户人家的家庭成员姓名、数量、财产等。你家有多少财产几个人分别叫什么,看一眼户帖就能一清二楚。

里甲制度:

后来老朱又推行了里甲制度,将每110户编为一个里,生产力比较强的前10户称之为里长,其他100户人家分为10甲,每甲10户人家。

迨造黄册成,以一百十户为一里,里分十甲曰里甲。以上、中、下户为三等,五岁均役,十岁一更造。一岁中诸岁杂目应役者,编第均之,银、力从所便,曰均徭。他杂役。凡祗应、禁子、弓兵,悉佥市民,毋役粮户。额外科一钱、役一夫者,罪流徙。---《明史》

那些鳏寡孤独者,负担不了徭役的人,自然是不需要去劳作的,但是必须要有详细的记录,而且每年都会有严密的核查。

朱棣登基以后,完全可以重新做一次人口大普查,只要朱允炆躲在民间,用不了多久,就能从这一严密的户籍制度中暴露出来,因为他没有户帖,谁家也不能凭空多出一个人来。

严查流民:

老百姓也不会为了朱允炆,冒着杀头的危险将他藏在家里,因为户口是要核查的,一旦查出多一个人,那么就要盘问你是哪来的,原来户籍在哪里,为什么搬家。

因为流民在老朱看来,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,你为什从乡下搬到上海城里?还不是因为发展不均衡嘛!老朱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出现。

为此老朱对流民的调查是非常严格的,只要你们这里多了一个流民,那一定要查清楚他的来龙去脉,一级一级往上报。

没法做和尚:

此外朱允炆的确可以去做和尚,不过很可惜的是,和尚也需要从业资格证,也就是度牒。除了度牒以外,他们也是被编入户籍的,名下有地的就要交税,没地的虽然不用服徭役,但是也必须记录在案,称之为畸零。

所以说偌大的明朝,你让朱允炆往哪儿逃呢?除非真的是逃到了海外,这种记录比较小,因为当时乘船出海的风险很大。明朝末年李定国坚决反对永历皇帝出海,认为出海遇到风浪就是个死,可见朱允炆也不会傻到出海。

朱棣继位不合法但是合理,朱允炆带着儿子出逃的可能性不大。

朱允炆是朱元璋钦定的皇帝,是老朱正牌继承人。如果朱棣可以武力夺权的话,那证明朱元璋的二十多个儿子都可以武力夺权。

由此可见朱棣登基,其实是不合法的。但是呢,在当时那个情况下来说,这是合理的。因为朱棣打下了南京城,而朱允炆不见了。群龙无首的情况下,朱棣只能选择登基。

太子文奎。建文元年立为皇太子。燕师入,七岁矣,莫知所终。少子文圭。年二岁,成祖入,幽之中都广安宫,号为建庶人。英宗复辟,怜庶人无罪久系,欲释之,左右或以为不可。帝曰:“有天命者,任自为之。”大学士李贤赞曰:“此尧、舜之心也。”遂请于太后,命内臣牛玉往出之。听居凤阳,婚娶出入使自便。与阍者二十人,婢妾十余人,给使令。文圭孩提被幽,至是年五十七矣。---《明史》

那么朱允炆有儿子吗?还真的有,他有俩儿子,一个太子朱文奎,一个次子朱文圭。这俩儿子中,有合法继承权的朱文奎,碰巧也在大火中失踪了,你说这事儿巧不巧?

朱文圭倒是活了下来,但是当时只有2岁大,可能让朱文圭来做这个皇帝吗?当然不可能,所以朱棣登基是合理的,有利于国家的稳定。

当时南京城兵荒马乱,朱允炆一个人逃走,已经是十分吃力的事情了,况且他还要带着自己的太子一起出逃?

真当明朝的户籍制度是摆设吗?任何一个流民,只要拿不出户口本来,在当时来说都会引起官吏们的注意,从而收监盘问。

我看朱允炆带着儿子出逃以后,根本就出不了南京城,更别说去哪个寺庙当和尚了。所以出逃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。

朱棣为何要假惺惺地寻找朱允炆呢?

当时朱棣表现得十分伤心,认为朱允炆被大火烧死了。可是找来找去,就是找不到朱允炆的尸体。我就有一个疑问了,都烧成炭了,这是怎么辨认朱允炆的呢?皇宫里除了皇帝,还有侍卫,除非一个侍卫都不在了,但是朱棣不好做这个保证。

在朱棣的心目中,朱允炆应该已经死了。可是如果他成为了逼死皇帝侄儿的元凶,就会遭到天下人的唾弃。

为了降低自己的名誉损耗,朱棣当然要告诉大家,朱允炆其实没有死,只是逃走了而已。熊熊大火把宫殿都烧塌了,也没能烧死朱允炆。

那就改立太子朱文奎做皇帝吧?真是不凑巧,太子朱文奎也跟着朱允炆一起逃走了,完全找不到人,所以朱棣就只能做了皇帝。

这么一来一切就比较顺利了,要当皇帝,必须讲究一个顺理成章,否则后世一定会有不少人提出质疑和反对,朱棣这是在给子孙后代减少麻烦。

总结:我认为朱允炆已死,朱棣在虚张声势。

从明朝严格的户籍制度上来说,朱允炆是真的无处可逃。如果他要出海,就必须要有一支像样的船队才行,至少是一艘庞大的船只。

很可惜这种出海记录在当时也没有,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,朱允炆在朱棣攻破南京的时候,其实已经死了。

之所以朱棣不让朱允炆死,是为了给自己博一个好名声。这就好比是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以后,在历史书上修改为:是他们先动手的!唐太宗只是正当防卫罢了。

参考资料:《明史》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! 作者:adminOYF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优质游戏资源分享-欧小夫
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ouxiaofu.com/gongJu/3595.html发布于:2022-12-15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848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